當(dāng)前位置: 首頁(yè) 品種 南蛇藤果功效與作用

南蛇藤果功效與作用

《中華本草》

【名稱】南蛇藤果

【拼音名】Nán Shé Ténɡ Guǒ

【別名】合歡花、狗葛子、皮猢子、鴉雀食。

【來(lái)源】藥材基源:為衛(wèi)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的果實(shí)。[br]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.[C.articulatus Thunb.][br]采收和儲(chǔ)藏:9-10月間,果實(shí)成熟后摘下,曬干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南蛇藤 落葉攀援灌木,高達(dá)3-8m。小枝圓柱形,灰褐色或暗揭色,有多數(shù)皮孔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(zhǎng)1-2cm;葉片近圓形、寬倒卵形或長(zhǎng)橢圓狀倒卵形,長(zhǎng)5-10cm,寬3-7cm,先端漸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偶為截形,邊緣具鈍鋸齒。腋生短聚傘花序,有花5-7朵,花淡黃綠色,雌雄異株;花萼裂片5,卵形;花瓣5,卵狀長(zhǎng)橢圓形,長(zhǎng)4-5mm;雌花具有5雄蕊;雌蕊1,子房上位,近球形,柱頭3裂;雄花的雄蕊稍長(zhǎng),雌蕊退化。蒴果球形,直徑7-8mm。種子卵形至橢圓形,有紅色肉質(zhì)假種皮?;ㄆ?-5月,果熟期9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丘陵、山溝及山坡灌叢中。[br]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、華東及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。
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蒴果黃色,球形,直徑約1cm,3裂,干后呈黃棕色。種子每室2粒,有紅色肉質(zhì)假種皮。略有異臭,味甘酸而帶腥。
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較多的脂肪油。

【性味】甘;微苦;平

【功效】養(yǎng)心安神;和血止痛。主心悸失眠;健忘多夢(mèng);牙痛;筋骨痛;腰腿麻木;跌打傷痛
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

【注意】孕婦慎服。

【摘錄出處】《中華本草》